9月23日上午振兴配资,6只麋鹿被放归汉石桥湿地。同时,还有若干只珠颈斑鸠、池鹭等鸟儿,经救助痊愈后也重返天空。
汉石桥湿地水汽泱泱,草木丰茂。上午11时,麋鹿苑的运输车驶入湿地中央地带,随着车厢打开,6只麋鹿先是警惕地观察四周,随后鱼贯而出,一路跑向密林深处。
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些麋鹿的年龄在3-6岁之间,身体状况不错且佩戴了卫星追踪项圈。这是继在野鸭湖湿地公园成功试验之后,本市又一次开展麋鹿野化训练。
麋鹿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,曾在中国本土濒临灭绝。1985年重引后振兴配资,通过种群复壮、迁地建群和野化放归,麋鹿种群如今已达1.4万余只,覆盖全国26个省市95个保护场所,成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。
“湿地是很重要的一种生态系统,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完整的生态链,能为麋鹿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。”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本次放归有助于恢复区域生物链完整性、提升湿地生态功能。汉石桥湿地和麋鹿中心科研人员将持续监测麋鹿种群动态,确保其健康成长。
与麋鹿一同放归的,还有5只珠颈斑鸠、1只池鹭、1只夜鹭和2只白鹭。这些鸟儿曾经受过伤,在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疗愈之后,达到了放归条件。
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》测算标准,截至2024年底,北京湿地面积达6.12万公顷。目前,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、湿地公园为主体,自然保护区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,为北京近50%的植物种类、76%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环境,助力北京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。
“十五五”时期,市园林绿化局将围绕相关法律法规,落实湿地保护发展规划,构建复合湿地生态系统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,将继续推动小微湿地建设;在广袤的乡村里,因地制宜推动湿地与乡村旅游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深度融合。按照规划,本市将重点实施延庆野鸭湖、长沟泉水等湿地修复工程,完善湿地分级分类管理体系,强化监管与科技支撑,探索打造优质湿地生态产品。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【来源:京报网】振兴配资
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